项羽封了刘邦为汉王,刘邦却反了项羽,这能算不仁不义吗
摘要:文/四季文史 自古以来,成王败寇在封建王朝不断上演,所谓历史从来都是有成功者书写的,不无道理。那么,针对刘邦反项羽,到底算不算不仁不义呢,我的回答是:当然不算。 剧照:刘邦...
文/四季文史
自古以来,成王败寇在封建王朝不断上演,所谓历史从来都是有成功者书写的,不无道理。那么,针对刘邦反项羽,到底算不算不仁不义呢,我的回答是:当然不算。
剧照:刘邦、项羽
楚汉之战前后风云
秦朝末年,陈胜、吴广大泽乡起义,建立张楚政权,各地纷纷响应,其中就有项羽叔侄和刘邦集团。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失败,项羽叔侄继续奋战,号召各地楚军一起共商大事,刘邦此时亦归附项梁。后来项梁听取了范增的建议,拥立前楚怀王孙熊心为王。定陶大战中,项梁战死,楚国弃陈留,率军东归。楚怀王封沛公刘邦为武安侯;封项羽为长安侯,号为鲁公。
展开剩余70%剧照:后楚怀王熊心
后两人兵分两路,项羽领兵北上救赵;刘邦一路西进伐秦。怀王与诸将约:“先入定关中者王之”。经过两路人马的奋力拼杀,刘邦先取咸阳而入关,与当地老百姓约法三章,刘邦此时欲称王关中。后项羽在巨鹿大战中打败秦二世兵力,与刘邦会于鸿门。项羽自恃功高,于是自行分封天下,并拒绝承认先入关的刘邦为关中王,将其改封到汉中(今陕西汉中)为王。项羽此举引起刘邦不满。同时项羽派出秦三降将围堵刘邦。如此看来,项羽违反约定在先,所以刘邦反项羽不算不仁义。
刘邦《约法三章》
鸿门宴之后,刘邦彻底反了项羽
鸿门宴前后,刘邦跟项羽彻底结下梁子。二人也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拉锯战。
历史从未走远。我们可以看出,项羽公然违背楚怀王的军令,是项羽违约在先,所以说刘邦反项羽,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,何况项羽自行分封根本不具有权威性。再者,秦末本来社会动荡不安,各路集团各有心思,虽然都是打着攻秦的旗号,但最终强者为王的思想,一直未曾改变,否则刘邦也不会有反心,所以谁当王,毕竟是一个未知数,也不存在刘邦反项羽不仁不义之说。
故事画:鸿门宴
如果说关中称王刘邦反项羽不算不仁不义,但在此之后,刘邦全取了关中之地,然后又攻打项羽的老家彭城,这就是不仁不义了。
三、“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”:“霸王”自身的局限性
从“鸿门宴”我们不难看出,项羽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,他的悲剧性格在这段历史记载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包括后来的乌江自刎,都显示出项羽的眼界局限和悲剧性格,种种迹象都预示着项羽的失败。
剧照:项羽乌江自刎
项羽在一些战斗中虽然取得了胜利,但是项羽本人却不会用人,更轻视贫寒出身的人。项羽更适合成为一个将军,而不是一个掌权者,因为他不懂得如何使用有才能的谋士良将。
项羽在灭了秦国之后,并没有留在关中建立巩固的后方,而是选择继续往东走,想要回到故乡。最终建都彭城,把关中这块宝地“留给”了刘邦。这也使得项羽在战略上处于被动的地位。
反观刘邦,他知人善任、善于谋变,身处各种险境都能化险为夷,不得不说刘邦的眼界和智慧略高项羽一筹。
发布于:天津市